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宜宾:三江合汇,四方如归

2024-06-12 14:43:05 作者:admin

四川,宜宾。

格拉丹东大雪山融化的雪水奔流而成金沙江,在此地与岷江打了个照面,交汇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长江的浩荡川流。于是,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名,顺着江水流过五湖四海、汉唐宋明,其枢纽地位至今仍不可撼动。

交汇的三江不仅为宜宾带来了壮阔的风貌与充沛的水源,在万里江水之上,也涌动着繁茂的商业文明。在古代宜宾“六渡”(六大渡口),千帆竞至,如流的货物从这里上岸,在古道的得得马蹄声中,通往遥远的目的地,这便是千年传奇古道——南方丝绸之路。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三江交汇的枢纽地带,宜宾承载了何等的经济、文明重任?茶酒飘香、文脉渊长的古城,又延续了何等的历史荣光?

2024年,南方周末携手五粮液,制作《大国之道》系列专题视频,在第一集抵达宜宾,在夹镜而明的江水边、贯通千载的古道上,一窥中国酒都的深长韵味。

五尺道上,千里丝路

公元前256年,秦破东周,结束了周朝延续八百余年的历史。在同一年,一位被后世神化为“大安王”的工程专家李冰,踏入了蜀地的山川。李冰的专业技术可谓超越时代,唐代流传着李冰“刻石立作三犀牛”以压制江神的神话,其原因便在于李冰设计的都江堰工程之巧妙,在古人眼里无异于奇迹。

“李冰除了修建都江堰,另一个伟大的事业就是修建了五尺道。”本集特邀嘉宾欧阳奋强介绍道。《华阳国志》载,李冰曾以火烧之法,在僰道县(今宜宾)开山凿路。而在秦统一后,派遣常頞在此基础上延续修建出了“宽仅五尺”的险道,称为“五尺道”。

道虽五尺,其在交通史上的意义却难以丈量,它起自宜宾,通往云南曲靖,贯通了横亘在川滇之间的山峦,也打通了西南边境外与天府之国的沟通。而依托狭窄的五尺道,秦汉四通八达的全国交通网,以及后世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才得以成为现实。

日月轮转,宜宾道路的传奇仍在继续,时间推移至公元前122年,从西域归来的张骞为汉武帝带回了一则“重磅消息”:在遥远的大夏(今阿富汗)居然能见到蜀地的货品,经过探问,这些货品取道“身毒国”(今印度)。这意味着早在西汉前,一条连通蜀地至中亚诸国的“秘密通道”已初步形成。

出于通商与联盟的需要,汉武帝先后派遣唐蒙与司马相如前往五尺道,主理扩修工程,“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希冀建成一条从蜀地直通中亚的“蜀身毒道”,这一夙愿直到东汉才得以实现。从此,宜宾承接岷江道与五尺道,成为蜀身毒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条道路上,来自宜宾蜀南竹海的竹杖,与蜀地特产的茶叶、锦缎丝绸颠簸着走向云南,又从云南行向异国他乡,惊艳着缅甸、印度乃至地中海的古人们。这些来自中国的货物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从文化与习俗上深度影响着世界。

航拍宜宾。(视觉中国 / 图)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叶的地位举足轻重,即使在不产茶叶的地中海区域,饮茶依旧成为一种风尚。而位于蜀地的宜宾,凭借着长达210天以上的茶叶采摘期,以及极其适宜茶叶种植的光照、水土、气候条件,成为古代茶叶的核心产区。

随着唐宋茶文化的传播,来自宜宾等地的香茗随着行商马帮进入藏区,用以换取藏区马匹,因茶与马为交易的代表性商品,因此人们将这类交易称为“茶马互市”。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商业通道,则成为了著名的“茶马古道”。它与蜀身毒道共同构成了南方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原至印度乃至中、西亚的经济文化沟通。

也许今人难以想象,川地的茶叶究竟有什么魔力,何以能换取在当时极为珍贵的马匹?如今的宜宾特产川红工夫便是答案。清宣统年间,这种沿袭古代贡茶“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制作工艺的茶中精品一经诞生,便迅速俘虏了爱茶人的心。当肥壮圆紧的川红在水中逐渐舒展,带有桔糖气味的茶香便流转于空气中,一口浓亮的茶汤,带着醇厚鲜爽的韵味涌入口腔,方得卢仝“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的真意。

“川红工夫”红茶。

三江合汇,名酒飘香

山路的贯通史,唱响着宜宾对外交流的长歌,而三江合汇,则在讲述着宜宾水与人的和谐故事。

“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

长江之水滋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既赋予了宜宾在水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也为宜宾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深层次的使命。

在宜宾,水是极其重要的资源。所谓“水为酒之血”,以岷江雪水为源而形成的地下泉水,自古便被用来酿制美酒。宋代名士黄庭坚曾在《安乐泉颂》自序中言道:“锁江安乐泉为僰道第一,姚君玉取以酿酒,甚清而可口,饮之令人安乐,故余兼二义名之曰安乐泉,并为作颂。”可见早在宋代,士人姚君玉便曾取宜宾安乐泉酿制美酒。他将此酒取名“姚子雪曲”,据说其酒“杯色争玉,白云生谷”,乃宋酒代表。

五粮液是长江上游优质水质的受益者,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生态的守护者。为了保护长江上游水质,五粮液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经开始持续探索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并于2021年在白酒行业内率先提出创建“零碳酒企”。如今,五粮液已位列“中国绿色生态十大影响力品牌”,长江上游的澄波皓月,映照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态度。

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

一杯玉色,千古风流

作为中国人最古老的饮料之一,酒在古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宜宾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超过四千年的酿酒史,在宜宾市博物院中,保存着来自汉代的《宴饮画像石》,用古朴生动的线条,描摹出汉代人的对饮场面。“中间有一张桌子,桌子的两侧是两个人各自对坐,他们正在举杯对饮,这证实了宜宾的酒文化历史非常地悠久。而且宜宾也自古产好酒。”宜宾市博物院馆员、陈展部负责人代文迪介绍道。

《宴饮画像石》局部。

   酒不仅参与古人的生活,也催生着文人墨客的灵感。正当唐代走向飞金流碧、万方来朝的鼎盛之时,壮年时期意气风发的李隆基写下了“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之句。而在近三百年后,宋代词人黄庭坚也在“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诗句中,将酒与春风联系在一起。《尔雅》将“春”解释为“发”与“生”,若将古代文化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巨树,那么美酒佳酿便如拂动树叶婆娑作响的春风,在一杯酒的促发下,无数锦绣篇章与琴音画韵便这样发生,摇曳出唐宋的风雅时代。

得天独厚的水土令宜宾名酒清醇甘洌,香飘寰宇,吸引着文人名士跋山涉水,只为一尝芳樽。他们常以美酒助兴,在雅聚上鸣琴作画、相互酬唱,昔日黄庭坚便曾仿照王羲之“兰亭集”的流觞曲水而造“流杯池”,成为宜宾八景之一。

宜宾流杯池。(视觉中国 / 图)

宜宾以酒为媒而成雅聚的风尚从未断绝,在晚清时期,“杂粮酒”在一场雅聚中惊艳四座,并取义“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得名“五粮液”。从曾经的重碧酒、姚子雪曲,发展到如今的五粮液,宜宾的文气激荡处有玉液醇美,笔墨虬结处有五粮浓香,正如玉杯载酒于流杯池中顺水而行,宜宾五粮美酒的浓香也随着中华文脉的流淌,与历代文人灵性相互呼应。

四方咸宜,宾至如归

宜宾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海纳百川、门迎八方的博大胸襟,也令宜宾民风更为淳朴敦厚,成就了宜宾“适宜八方宾客”的美名。

在淞沪会战时,同济大学校舍惨遭敌方轰炸,师生们不得不辗转西迁办学。而对于漂泊的同济师生们,宜宾李庄发来了简单的十六字电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李庄人让出了九宫十八庙,以供同济师生居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在这个地方研究建筑,中国营造学社,还有傅斯年在这儿考古,童第周先生在祠堂里做手术,你说这里是不是‘宜宾’?”欧阳奋强说。

而位于宜宾市走马街的滇南馆,则是宜宾“宾至如归”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这座清光绪年间,由云南商人耗银二百余万两修建的庞大会馆,曾连绵三条街。“会馆是给流动者建了一个窝。……(当马帮在外行走),哪怕在荒郊野外都想,明天我们一定要赶到滇南馆,因为马上到大年三十了,我们到那里去过年三十。”

宜宾走马街滇南馆。(视觉中国 / 图)

在年节的爆竹声中,一次碰杯、一口热酒,便足以熨帖旅人的胃肠与灵魂。在五粮浓香中氤氲着的,是传承千年的非遗酿造技艺的积淀,也是无数匠人所秉持的“品质为魂,匠心酿造”的理念。也唯有如此赤诚与匠心,方能还原游子内心深处家的味道。

五粮之精,美美与共

宜宾的水土与道路,美酒与文华,沟通与容纳,无不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美的哲学理念。如果说,有一种符号能够成为和美文化的具象,那么这种符号,非“五”莫属。

从古僰道的五尺道,到古蜀国的五尺冠,再到古蜀道“五丁开山”的传闻,足可证明蜀地自古便有“尚五”的观念。在甲骨文中,以“二”表示天与地,而“五”字是“×”与“二”的结合,意为“天地之间,万物交汇”,因此“五”也被赋予了中正平和、和美共生的寓意。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谷有五粮”,五粮液集五谷之精,遵四时之序,其背后是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中华智慧。在宜宾,山水、竹海、茶韵、人文与美酒,五大要素交汇于一,形成了中国酒都兼具秀美与磅礴的城市气质。而来自宜宾的五粮液,则以“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首创“以酒调酒”的工艺,平衡酒体各味谐调,将和美理念贯穿始终。

从五粮液守护长江上游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天人合一,到其作为大国白酒名片,与世界进行深度文化交流的各美其美,再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酒文化的美美与共,五粮液的酒香从宜宾溢出,顺着南方丝路与大国通途流向世界各地,全球的爱酒之人皆为之沉醉。从1932年五粮液率先注册商标,漂洋过海,开启了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到2023年五粮液发起“和美全球行”,世界爱酒之人,也正在通过这一杯浓香美酒,走入这座千年古城。

如果说南方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商业文明沟通的纽带,那么古蜀道的苍松翠柏,则是大国古道天人共生的见证者。在这条“天梯石栈相勾连”的古道之上,文明与历史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巍峨群山之间,又回荡着多少岁月史诗?

在《大国之道》第二集,我们将踏上广元古蜀道,穿过唐宋诗人的咏叹,寻找凿刻在山石上的开拓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