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产业健康发展需秉持适度和竞合理念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下,高端白酒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国内酱香酒市场需求旺盛,加之产能的“稀缺性”和投入产出的高回报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布局酱酒产业,但是“酱酒热”的背后存在因市场无序竞争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突破极限而导致产业发展大起大落的风险。
中经社分析师认为,酱酒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市场承载能力,产业资本要遵循理性审慎的投资理念,酱酒生产企业要秉持适度和竞合的发展理念,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强营销渠道管控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保持产业健康发展。
利益驱动导致酱酒产能“蜂拥而上”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酱香型白酒产能约55万千升,完成销售收入135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约550亿元,以全国白酒行业7%的产能,实现了21.3%的销售收入和42.7%的利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酿酒产量344.41万千升,同比下降6.30%。其中白酒产量60.16万千升,同比下降9.85%。1-10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总产量4579.84万千升,同比下降3.07%。其中白酒产量546.29万千升,同比下降10.36%。
在利益驱动下,虽然全行业白酒产量下降,但酱酒产能却在“迅猛”提升。
据茅台官网报道,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能约为47万千升,占全国酱酒产能的85%,实现营收约1244亿元,占全国酱酒市场的90%以上,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集群。2019年,茅台集团出台《茅台集团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届时茅台集团旗下茅台酒、系列酒产能各5.6万吨,以及习酒产能5万吨,为茅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四川省泸州市正在打造年产6.1万吨优质酱香酒的茅溪镇酱酒园区。《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泸州全市白酒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地位更加稳固,国际知名的白酒产区基本形成。
2020年10月25日,总投入50亿元的郎酒吴家沟生态酿酒区正式宣布启用。郎酒表示,今年郎酒酱酒产能3万吨,老酒储量13万吨,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全面投产后,酱酒产能将提升到5万吨,再争取用5年时间达到30万吨老酒储量。
酱酒市场扩容迅速 环境承载压力凸显
2019年,茅台集团实施茅台酒与茅台酱香系列酒“双轮驱动”战略,飞天茅台酒在直销渠道共销售2651.84吨。2020年贵州茅台计划向市场投放3.45万吨飞天茅台酒,四季度直销渠道计划销售4160吨,占全年计划投放量的八分之一。
但是,据了解,飞天茅台酒在各大商超乃至茅台专卖店等线下渠道仍然是供不应求,在京东及天猫等线上渠道中秒杀活动竞争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讲,飞天茅台的“一瓶难求”带动了时下的“酱酒热”。
今年前三季度,习酒、国台、金沙、珍酒、钓鱼台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0%、95.82%、50%、183%、81%。可以预见,在酱酒企业喜笑颜开之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不可避免。
2020年10月,黄酒龙头企业绍兴黄酒集团推出金凤、红凤、雅品三个系列、每瓶分别定价为1299元、699元和499元的女儿红酱酒。
黄酒龙头企业跨界做白酒,“借力”酱酒产品高价格高品质的定位,摆脱消费者对黄酒产品低价格低品质的印象,在提升营收的同时扩大消费群体。
据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白酒制造是赤水河流域多个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流域目前有白酒企业/作坊近2000家,白酒(酱香型白酒为主)产量约50万千升,废水年排放量约1400万吨。近年来白酒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十四五”产能增长可能超过30万千升,污染排放将持续增大。长期来看,维持赤水河优良水质面临严峻挑战。
酱酒产业适度和竞合发展态势不可逆转
2020年6月10日,张裕、长城、威龙、王朝、中葡股份等五家中国葡萄酒知名企业代表齐聚北京,做客“中国风土 世界品质——中国人喝中国葡萄酒”系列活动的线上直播论坛。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意味着中国葡萄酒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竞合。
无独有偶,2020年6月8日,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钓鱼台等7家酱酒企业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发起并签署《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更期待能够跨行政区域打造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推动全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12家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齐聚济南,召开首届“北方酱香战略发展思想会”。与会人士建议,酱香型白酒企业要定期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坚持传统工艺,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经社分析师认为,中国白酒香型众多,消费者需求多样,行业发展一定是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要科学理性地看待“酱酒热”现象,及早把控风险,防止酱酒产业发展大起大落,要秉持适度和竞合的发展理念,助力酱酒产业行稳致远。